用户名
密码
我的会员
勤习字终成大宗师
王府门外一个翩翩少年走到门前手中带了不少礼品,见到门外的家丁拱了拱手便说道:”劳驾帮忙通传一个话,就说知府大人的故友之子来访,还带了故友的书信。” “知道了”家丁看了一眼李至却没有往里带的意思。原来乾朝看门的家丁有个规矩便是要来访者给门敬,(给看门的小费)不然来访的人就要等着挨整。把你晾在门外是正常的,一般的带进偏厅说是代为通传没有三四个时辰便不要想见到人。李至不懂这个道理,他父亲倒是懂可是多年没有访友的李承倒是压根没有想起来这么一出,所以都没有来得及告诉李至。哪个家丁等了半天没有等到门敬心里想你坏了规矩就不要怪我了。你有书信要是不放你进去倒是不好,我把你放到偏厅让你等上几个时辰,也好杀杀你的威风。就冷冷的说了一句 “随我去偏厅等候。”开了个边门就让他进去了,进了王府便将他领到偏厅。也不给倒茶水,就说了给他通报叫他不要乱跑,只坐在偏厅里等着。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李至倒是心平气和。坐下来闭目养神,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又过去了。 连一个管家样的人物都没有出现,最后偏厅的门开了进来两个青年约莫二十一二岁的样子,气宇轩昂,眉清目秀,眼神中透着柔和的光,一看就是能言善变之士。另一个身材微微发福,但绝对是一个英挺的人物,不是那种胖的出奇的之人,就好像别人说一个人身材正好是多一份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这个人也就是多了半分之象,倒也是十分不俗,之见他手里拿着一副字画。两人见到李至第一眼就非常顺眼这少年长的模样文气斐然,好像心中的文气就要从从身上飘逸出来一般。可是却一点都没有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去年纪不大可看上用俊朗这两个字来形容最贴切不过。这两位也起了结交之心,上前倒是先行行了个礼。李至连忙还了个礼,三个人分别坐下后其中拿着字画的青年开口了 “王兄,愚兄这次去外省办事收了一副字,大前朝理学家钱书文的字画。钱理学可是理学大家,他的文章我们可是都学过,现在我弄到了他的字,怎么样还不是立即拿来给你过过眼。” “张兄。张兄台,张世兄,你可是知道我这人就喜欢字画,好好好既然拿赶快打开让我等来品评一番也好瞻仰一下圣贤的字迹。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哪位兄台如不嫌弃不如一起瞻仰一下张兄的这幅字迹如何?”李至听到他们两个的邀请以及先前听到的话,早已引起了好奇心,外加上自己也是好字之人便接过话头赞同他的提议。起身行礼到:”两位世兄请了,小弟便应了两位世兄的盛情,也来瞻仰一番罢。”说完三人把那副字画打开,这幅字是瘦金字写的风流宛在,这风流宛在的意思就是让青年人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字着实不错可是风骨里缺少了些圆滑,笔锋回转的时候不够圆润自如,字体也过于方直了。哪个王姓青年一看便知道这字虽然不错可是不说之前的大家,就是当代大家的李继的字都不如。可是又不能冷了别人的心便开始打马虎眼。 “张兄这个字自是极好的,不亏是前朝圣贤的字不错不错。张兄真是好本事那里弄来这么一副字。张兄这字真是不错啊!哈哈哈。”哪个眼神柔和的青年说了半天只是说这幅字好,哪个张姓青年本事好,通篇却不说这幅字好在哪里,可以和当朝那家字画比较。 张姓青年也听出了他朋友不愿评价这幅字,显然这幅字不如他的眼,因为他朋友为人圆滑,确不失方正违心的话自然不愿意说,又不愿冷了他的心,心中不免有些感动。看到一旁的李至也不愿意冷落了他,也开口询问:”兄台这幅字如何?” “呵呵这个字的确不怎么样,不过也不错了天下能如我眼的字着实不多。”李至也不愿欺骗他们,这话倒是实情他的字已成大家,连他父亲都比不了,甚至超还过了他的祖父。这种字自然不入他的法眼。 这两个青年听了这个话心底自然有点忿然不平,心想我们以礼与待你,这字的确不好我们也知道,可是没想到这人这么傲居然说天下没有几个人的字能入他的法眼,这话太冷了,这两个人压根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这样的冷言冷语。 “想必兄台自恃甚高,我兄弟二人却是孟浪了。看来兄台极善于书法,不如让兄台赐教一下字画之道,也好让我们兄弟开开眼,瞻仰一下当代字圣德大作。”说到最后这两个人的言语都冷了数分。 “两位兄台想看看小弟的字,可小弟来此未带笔墨纸砚,如何写得?”李至也不想故作虚伪便提出这个条件,他也看出这两个青年和王家极有渊源拿出笔墨纸砚还不简单。 “兄台想要写字还不简单,笔墨纸砚随时都有请兄台随我前来。”王姓青年一听这家伙居然一点都不自谦,倒是要看看这家伙到底有几分真本事。当下也不管这个青年是谁怎么进来的。直接把他领进自己的书房。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就想看看他的到底有几分真本事。 “刚才是瘦金字的风流宛在,我也不写其他字也用瘦金字同样的风流宛在。也好给两位世兄做个比较。”磨完墨李至提笔就写风流宛在四个大字瘦金体。李至的字比临摹修仙大全之前的字自是差了一点,可是要是比起这个字却是要高上几筹,这几个字一写出,便气定神闲的站在一边。等着那两个青年观摩。王姓青年之看了一眼便眼前一亮,这个字实在是太好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字,字体和李家字有七八分相像,可是字体间却彷佛有着佛法的空灵,道法的飘渺,儒家的方园。一看之下便再也放不下,沉湎其中。张姓青年于书法不是特别精善,可是相比之下字的好坏还是看的出来,便觉得这个字是极好,之前钱理学的字比起这幅字来压根不能比,看来什么叫真本事的,难怪别人会这么说话原来这就叫是有真本事的,字圣这两个字现在不敢当,有朝一日这两个字却是真真正正的可以挂在他的头上。 “这位兄台,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啊!这个字于当代比之前朝中李继,李大家的字都好,实在不知道是哪家子弟,可以出的兄台如此大才,今天不如到府上喝上两杯水酒慢慢向叙可好?” “二位世兄小弟姓李上讳至,先前兄台所提里李大家乃是祖父。今日前来乃是带父拜会王显知府大人。可谁知府中家丁通报久未见知府方才有了偏厅一幕。二位兄台想与小弟一饮为快不是不可那是等小弟拜会完伯知府大人再说可好?” “原来是李贤弟,贤弟好本事,愚兄乃是知府王显之子,单名一个斌字。”然后指着另外一个青年说道:”这位乃是在下表弟姓张名文远,同为纵横家出身,和愚兄甚是投缘。” 李至连忙有对两位行礼”见过两位世兄,两位世兄相貌不俗谈吐幽雅,当进偏厅之时在下便生出结交之心。原来是两位贤兄。久仰久仰。” 这二人联忙还礼张文远连忙说道”哎贤弟来此既要看见舅舅,我等便为贤弟亲自引见一番,家父今日正好有空贤弟请”三人走到一间最大的书房,王斌走进去和知府师爷打了个招呼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师爷随后又将这事情告诉了王显,王显一听原来是自己的好友李承的儿子来拜会了心理非常高兴连忙将李至换进去。李至进了书房看见一位中年文士端坐书房正中正在料理公务,长得和王斌有七八分相似,想必就是自己的世叔王显。一旁站着一位师爷,面如冠玉有三屡长须,不似猥琐到有三分道门中人的风范。李至一走进就觉得这个师爷血气刚阳却隐而不发,若是来人心有歹意马上暴起击杀来者。不论佛道少有人武道同修,看来这个道士便是武道之流。为何甘心当一个师爷就不得而知了、可是这个师爷眉宇间对知府的敬仰不似假装,到不知道这个师爷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至马上放下心中疑惑,对着王显做了一个到地长躬。 “贤侄快起,快快请起,快让叔父看看贤侄,七年前叔父见到你父时,你才七岁,如今已经这般大了。”王显口中说的着眼中也不停的打量着李至。觉得这个少年十分俊朗,和好友李继先有几分相像,更多的像自己的嫂子,一想到自己的好友家道中落,嫂子早夭其母又因其父而亡,心中不免悲戚险些落下泪来。看见李至这般模样心里生出三分溺爱来。贤侄稍待,等叔父理完公务,便带贤侄拜见叔母,叔母于你母乃是闺中好友,与你母有书信往来,你母过世后她也一直不得高兴。如何?还有这位是虽然是师爷可也是我的堂兄,姓王单名一个勘字。”王显指着师爷说道。 “见过王勘叔父大人,但凭叔父安排,小侄并无异议。小侄还有父亲书信交与叔父大人。”拿出书信交给王显。王显打开信看了一遍眼中流露出缅怀的神色。又和李至说了几句话之后大概还有公务在身便没有留下李至,而是让他在府中游玩。 “贤侄若是觉此间无趣可与我儿和文远侄儿同游府中,等到晚膳时再来。” “如此小侄便告辞了,等到晚膳时在于叔父一叙。”李至躬身出门,走到门外和另外两人游玩府中。王显叹了一口气,便问自己的师爷对这个世侄的看法如何。 “堂弟你这个世侄不简单啊!胸中文气勃发,看就是英才人物。读书人里我看这个少年气运之高文气斐然,乃是李家钟秀之人。将来必是圣贤中人啊!更兼他会武功,现在已经到练骨的境界,他正好又是发育生长的年纪,今后不说能练到什么地步。可是成就必然在我之上。” “斌儿自小便得我与叔父悉心教导,胸中见识广博为人圆滑又不失方正。非是浩然中人,却不失浩然之气。性格上也是刚柔并济,原本可以自傲一番,没想到这李至横空出世文气平白压了他一头。堂兄自从我朝黄亨皇帝继位,笃信佛老之说。我家便安排你入道修武。万一家中出错有你在也可保我家无恙。哎!李家人丁单薄,还好得此贤侄,若是在生得一个纨绔之辈家道中落是免不了的。” “斌儿和康儿都是人杰之辈,李至不过是压了他们一头也只是文武之功上,我纵横之道原本就不是经世之道,不然为何还要堂弟学那儒道,可是我纵横之道却是举国不可缺少之道,花城乃是两广首府,乃是与外邦通商的口岸,纵横交际之道那家比的上我王家,这也是我朝乃至前朝皇帝让我王家镇守两广的道理。堂弟莫以我王家子辈不如他人而感到羞愧。今后我朝要是想励精图治,不仅要儒家治国法家辅国,兵家扩土,更需要我纵横家为国家理通商路,为国谋利。我家子辈如何没有出头之日。你乃是我王家下任家主。今后我花城巡抚,又怎能为子辈文事不如他人之事哀声叹气。” “善。至儿也是我弟子辈,他家出了人才我当为其高兴,以后叫我儿与他多多亲近便是。”原来这个师爷是王显的堂兄,还是出家修得道家武功的人。原本王家自从王亨上位后便担心王家受到打压,才将家中小辈送去习武修道,以后若是王家出事有道门的关系王家也不会受到过分排挤,真要到了那一天王家还有武力可以防着朝廷发难。 按下王显和他堂兄之间说话不表,却说李至出来书房后,与王斌张文远在府里玩耍起来,其间三人诗词歌赋,谈古论今,观风景听鸟声,都觉得符合彼此的脾性。不觉时间流逝,转眼便快到了晚膳时间,王斌见机马上提议他父亲喜欢字。说起李至带的那些俗礼未必能得到父亲喜欢,还不如提上几句字送给父亲,父亲一定喜欢。李至心想这个也不错。当下回到王斌书房问了问王斌他父亲喜欢那句话的到回答后,就写了非宁静以致远。送给王显。写完后三人走到正厅那里是家宴的地方。 今天王家在花城的人全部到齐了,王斌一一给李至介绍,坐在正中的便是王家家主两广巡抚,王显的叔父.王落宾,旁边的就是他的郑王氏是朝廷钦钦封的夫人,和王显同辈的一个堂兄弟,哪位师爷也坐在其中。看到李至诧异的表情,王斌立马将其中道理说与李至听,李至方才知道对师爷称一句叔父。然后有拜见了王显的发妻,戚王氏,戚王氏看见李至不由留下的眼泪。 “至和孩儿啊,你与你母长的甚是相像,我乃是想到了你的母亲。”说完不由得泣不成声。 李至知道她是想到母亲动了真情,担心她大悲伤身。连忙对她说:”叔母请勿悲伤,我母于父亲大人之前万般恩爱。父亲也是痴情之人,自从我母故去后并未再娶。对我母不可谓不好。” 戚王氏好不容易克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着便是介绍几个王家的同辈给李至认知,其中尤其介绍了一个叫王康的青年给李至认知,这个王康比王斌大上几岁。也是极好的人物,两人交谈了几句便熟络了起来,这个王康是王斌的堂兄弟也是俊杰一般的人物。只是大比之日将近所以,白天他在书院里读书晚上方才得空出来。王斌和王康两人外加上张文远和李至四人坐在一起,四个英豪人物言语谈吐风雅,这不禁让家主王洛宾大为得意?,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你们四人倒是可以称为花城四秀了。哈哈哈” 这句话说的四个人都不好意思接口,倒是王显也喝多了,也看这四个人非常顺眼,觉得他们都是人杰般的人物称四秀也无不可,还接了句嘴:”花城有四秀,三秀出王门。”在场的人纷纷点头称是,可是这四个人都略显腼腆。 席间王显对李至说他父亲要他住在王府,以后要想出去也由王斌或者王康带着去玩,以免人生地不熟被人欺负。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