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聪明的汪朗
报名开学,考试临近的压力,迫使着汪朗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去。汪朗的沉默寡言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孤僻的性格也慢慢凸显出来。这中间也许可能与汪朗从河里捡到的那块不知是玉还是石头的东西有关。汪朗没有想这些,他现在必须努力学习,去迎接考试。他没有时间。
日子慢慢变得单调统一、紧张而有规律。汪朗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脸、吃饭、上学读书、中午回来吃饭、放学、写作业、温习功课、睡觉。汪朗就这样一天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少年好玩好动的性格逐渐被磨灭。
这些日子,汪朗觉得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活络,仿佛成了一台不能停止的机器。汪朗的思想的活络,能在数学上充分表现出来。在上课时,数学老师在上面写一道算术题,还只到粉笔停下后,两至五秒钟,汪朗便能在心中默算出答案。
有一次,老师叫汪朗上台去算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曾作为考初中的试卷上的附加题出现过,据说当时全县没有几个考生能解出来。
当汪朗以老师思维尚跟不上的速度,用粉笔演算出这道题时。老师目瞪口呆的看着汪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汪朗的演算方式和老师在备课本上的演算方式有些不同,结果却完全一样。老师看了好几遍,才看懂。然后老师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
这一鼓掌,同学们都跟着鼓起掌来,一时多少双崇拜的眼神朝汪朗看了过来,看得汪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后来数学老师还专门把汪朗叫到他办公室,问汪朗是不是以前解过这道题,是怎么解出来的。当看到汪朗充满疑惑眼神,说没有时,老师又有些发呆了。
汪朗对数学的热情没有局限于小学课本,他甚至开始自学起初中的数学。演算数学书及一些考卷上难题,成了他的一种乐趣。
汪朗的记性突然变得非常的好,虽达不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一篇课文读个两三遍,也就能记住了,且记住还不易忘记,这就显得难能可贵了。这在他六年一期,就表现的十分突出。
也许是精力用得太多,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一年下来,到了期末考初中时,汪朗已经瘦得有点不成人形了。颧骨突出,面色菜黄,人也显得十分难看,唯有一双眸子尚算晶亮。
这看在汪朗父母眼里,都是心疼。可是孩子是为了学习。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是好事,大人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有时常做些有好吃的慰劳慰劳孩子,来滋补他虚弱疲劳的身心。做父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成功来自勤勉,汪朗的付出总归是结出好的果子。
当汪朗以全县第一的考试成绩被县一中录取时。汪朗父母幸福欣喜而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一回,汪朗可是给他们挣足了面子。
村里敲锣鼓放鞭炮抬了一块匾送过来时,汪朗父母的嘴都笑得合不拢了。汪朗父亲心里只想,这孩子争气呀,这孩子争气。
汪朗顺利的就读于县一中。由于他家境困难,学校还有意的免除了一些学杂费。汪朗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在学校声名鹊起。
汪朗在他们班成了热点人物,但这种热度,慢慢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沉寂。本来老师有心想让他当班长,可见他木讷少言,情绪低迷,如何堪当。学习委员也不行。最后让汪朗当了一个小组的组长。他的几个组员也就成了汪朗一个多月来唯一熟悉的几个人。
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同桌,一个活泼好动、性格温和的小胖子杨俊。杨俊是一个好言的人,自从汪朗和他分到了一桌。惊于他的威名,杨俊一有空就缠着汪朗问这问那。
“欸,听说你很厉害,考了全县第一,尤其是数学更是了不起,拿了个满分,连附加题的二十分也拿着了。”
汪朗颇有一些自豪的“嗯”了一声。杨俊又问:“你有什么诀窍,和我说说吗,数学的那道附加题很难,听说是有史以来,出现在升级考卷上最难的一道题目,你是怎么解出来的,你还记得么,能和我说说吗。”
一说起数学,汪朗来了精神,回忆了一下,笑了笑,说:“那道题,也不怎么难呀。”
杨俊尖叫了一声,用尖锐的声音说:“什么不难呀,好难,好难,听说全县就只你一人完全解了出来。”
“其实真的不难。”汪朗找了一张纸,稍回忆一下,便写出了那道问题。然后飞快的演算起来,嘴里还说:“这样……这样……就出来了,就这么简单,很容易,你看看。”汪朗边说边把演算的结果拿给杨俊看。
杨俊看着长长的演算结果,目瞪口呆,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汪朗,嘴里还不住的嘟哝,“过了这么久,你还记得那道题目,你真的好厉害。”
汪朗笑了笑,说:“每道有意思的数学题目我都记得的。”
杨俊正拿着那道长长演算结果,细细的看。不时有人抢着争着去夺杨俊桌上那张写着的演算结果的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教室里如闹市一般,热闹非凡。
大家如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汪朗,眼里却慢慢生出了敬佩。从此,汪朗在班上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大家眼里,他的一举一动不再是木讷和呆傻,而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神秘和深奥。
杨俊常自说自的,汪朗以一些“嗯”“呀”应付,可杨俊不介意。在杨俊眼里汪朗是高人,高人自然有高语。高人的语言通常十分简单。这样自然而然杨俊就成了汪朗唯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