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我的会员
第二十章
 正在张永福紧锣密鼓,组织毛主席思想宣传队的同时,老河湾村发生了一件令全村人震撼的事情——村里的五保户刘景东被大火烧死了,悲哀的气氛笼罩着小乡村。   刘景东是老河湾村的五保户,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因为他有女儿,大队没让他入敬老院,他本人自由惯了也不愿意去。他的女儿没有出嫁之前,父女两个人的生活还能勉强过得去。可是,他女儿出嫁之后,虽说经常来看他,但毕竟不能和天天守着相比,他的生活就不免三餐不继,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街坊邻居看他可怜,有时给他送碗饭,或请他吃顿饭,这都是常有的事。   入冬以来,刘景东老人的身体就一直不大好,经常感冒发烧的,时好时犯。他的女儿在大雪封门以前来过一次,给他送来了棉衣棉被,按说是不会冻着他的,可谁也没有料到,他没有被冻死,反而被火烧死了。   事情发生后,刘现成立刻赶到现场,查看火情,并马上派人去公社派出所报了案。   当河湾派出所所长张治安来到河湾村的时候,现场是一片狼藉。张治安了解和询问情况后认为,可以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根据邻居们的反映,下大雪的当天晚上,刘景东还吃了邻居送给他的饭。当时,他的当门烤了一堆火,满屋子烟雾弥漫。张所长根据老人的居住条件判断,可能是刘景东自己不小心,没有处理好烤火的灰烬,造成火星引燃地铺上的柴草,引起的火灾。他推测说,火星蹦到地铺上,在引燃的过程中,老人正在熟睡,等火势形成后,老人已经被烟熏的快要窒息了,再也无力起床,直到被活活烧死。   人们听了张所长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也就默认了这一现实。刘景东生前没有多少财产,不存在谋财害命的问题;他一个孤寡老人不可能得罪人,不存在仇杀;其他的杀人动机更不存在,唯一的解释就是意外事故。   老人被烧焦的遗体被抬了出来,盛殓在临时做的木匣子里,老河湾的村民都为之动容。刘景东的女儿听到噩耗,更是哭的死去活来,她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得到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事情发生后,刘现成为了刘景东的丧事专门向支书万志和做了请示,万志和说:“刘景东是五保户,他的丧事要办的隆重些,不能马马虎虎,过于草率。”   刘现成问道:“他是一个五保户,这样办合适吗?”   万志和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他是五保户,我们才要办的好一些,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我让梁明给你支二百元钱,多的大队也拿不出,你和梁明商量着去办。如果钱不够,你们生产队再拿出一点来,总之要把事情办好,要让活着的五保户放心,这几年,我们对他们关心的太少了。这样办,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好处啊!”   万志和把这件事上升到政治角度来认识,并要求刘现成以此造成一种声势,来扩大影响。   刘现成说:“支书说的,我没有意见。我和梁明一定把事情办好,请支书放心。”   他没有想到万志和会这样安排,从心里佩服万志和。根据支书万志和的指示精神,刘现成立即成立了五保户刘景东治丧理事会,刘现成任理事长,梁明任副理事长,村队的其他干部任理事。   刘景东是刘现成的本家爷爷,论门第和刘现成在五服沿上,他虽然除了女儿以外没有直系亲属,但旁系亲属却不少,刘姓所有的子孙都摊着守灵和跪棚。刘景东用火烧毁的房子很快被清理出来,刘景东的棺木停放在正中间,棺木的上面用生产队包草的大单子搭了一个顶棚。与刘景东门第最近的刘氏子孙,身穿孝服,分男女坐在棺木的两边。屋子外设立祭棚,祭棚下摆了张桌子,桌子上供奉着写有刘景东名字的牌位和祭品。桌子前铺了一领席,供吊唁的亲朋行礼用。   刘景东虽然是一个老绝户,但前来吊唁的人却不少。先是老河湾村的街坊邻居,大家三个一簇五个一群相约而来,来人的脸上布满悲哀,个别老人还流下真情的眼泪。为死去的刘景东,也为自己的苦难生活,一家人过日子,谁还没有一点烦心的事。男人们哭嚎几声,行了礼就站在旁边看其他人吊唁。刘景东不大的小院里站满了人,前来吊唁的人一拨接着一拨。刘现成和几个理事的人,不断地让烟,并把几个远房亲戚让到屋里烤火。亲戚们问了问刘景东离世的情况,就听刘现成汇报刘景东丧事的安排,停了一会儿就走了。   第三天,是刘景东出殡的日子,因为刘景东的亲戚不多,所有的近支亲属和远房亲戚都通知到位。一大早,人们就忙着垒锅安灶,准备招待亲朋。猪肉、羊肉和青菜等吃用,都是提前派人到河湾镇买好的,本村和李唐村的几个焗匠正忙着煮肉切菜。   刘现成和几个理事的人先安排人去抬香烛纸活,本来像刘景东这样的五保户,香烛纸活可有可无,刘现成和几个理事会的人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用,但刘景东的女儿不同意。   她说:“我虽说没有哥哥和弟弟,但俺爹吃苦受累了一辈子,连个房子和宅子都没有,到了阴曹地府住在哪里?他活着没有享一天福,有个房子也烧了,死了不能再让他没有房子住,说什么也得用。生产队没钱我拿!”   按理说,刘现成应该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但他考虑到,公社这几年“破四旧,立四新”,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都禁止大操大办,他刘现成是在支书万志和的同意下才敢给五保户这样办的,这已经是违背公社精神,要是再扎罩子和宅子,确实有些为难,但他不敢态度强硬地阻止。因为,刘景东活着的时候,他确实没有好好照顾他这个本家爷爷,心中实在有愧疚。看到自己的本家姑姑提出要求,心里有些不忍,就去和大队会计梁明商议,梁明也不敢做主,又去请示支书万志和。   万志和说:“人家姑娘既然提出了要求,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不如少操办几样,对人家也有个交待。”   听了万志和的话,刘现成才确定只用罩子,其他一切全免。他又派人去选林地,破土挖坑。因为当时公社还没有火化的要求,所以一切都按老规矩办。   对用不用响戏的事,又费了一番周折。刘现成本来把事情想的简单,他又没有打算用,但刘景东的女儿还是不愿意。   她说:“你景东爷虽然没有儿子,但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那样,我不好看,咱们刘家的人更不好看。你景东爷死了,房子也烧了,可他的宅子没有带走,你是队长,你看让谁落,谁就应该请个响戏送送他,反正我也带不走一砖一瓦,带不走一块土疙瘩,你看着办吧!”   刘现成没法,只好又请来一帮吹吹打打的人。   生产队的两口大铁锅如今又派上了用场,锅里煮着猪肉和羊肉。猪肉炒菜,羊肉喝汤。刘现成和大队会计梁明商量时就明确表态,他对梁明说:“景东爷是五保户,亲属和亲戚不多,但如果真动起客来还真不少,都远近差不多,让谁来不让谁来,越这越难办。办几桌酒席,到时候我们支应不完,不如炒几个青菜,喝羊肉汤。这样,来的人多少也好侍候,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   梁明说:“你说得对,这样的事也没有一个主头儿,大家都不是亲人又都是亲人,这种事不让谁来就得罪谁,喝羊肉汤,不管肉多肉少,来人都有份,咱们也好当这个家。”   在怎么办吃饭,怎么办场上,刘景东的女儿并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一切按理事会的安排办,她也知道队里穷,也拿不出啥好东西。   大家最后决定:吃饭时,炒六个菜,三荤三素,多买些羊肉,喝羊肉汤,也就是六菜一汤;白馍定量,每人三个,大人小孩一样;男劳力按每人二两酒准备,抬重的外加两个馍,无论远亲还是近邻,凡参加的随五角钱的礼金,不在多少,是一份心意;白布只做孝帽,不做孝服。   他们把一切安排妥当,就派人采购物品。   临近中午,举行祭奠仪式。因为刘景东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闺女,所以闺女家是首祭,依次是远亲和近邻。在阵阵唢呐的呜咽声中,刘家的孝子除了在屋里的十几个外,祭棚底下排了长长的一溜,他们随着祭奠的人一起哭。   刘现成本来不想跪棚,因为他是理事的人,后来他想,不去不好看,他干脆把一切事交给梁明去办,自己要了顶孝帽,也趴在祭棚下,当起了孝子。   刘景东女儿哭的声音最大,她一边哭她苦命的爹,一边数落刘家子孙的不孝,让刘家的子孙有点抬不起头来。   刘景东的祭奠仪式很快结束。祭奠仪式结束后,人们各找各的地方坐下,等待吃饭。吃过饭,就发丧。刘景东的棺木被抬上地排车,远的近的一路哭嚎,向墓地走去。   天有些阴沉,北风顿起,一霎时,飘起雪花来。看来,老天也要为这个不幸的老人哭泣送行。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