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从老河湾通往学校的小路,早已被李崇孝领着孩子们打扫干净,茫茫雪野中,一条蚰蜒小路直通学校,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在路上玩雪球打雪仗,他们走着、玩着、笑着、闹着,洒下一路笑声。
吃过早晨饭,李崇孝不敢在家多呆。他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想争取第一个到学校。这次,他和儿子李建一放下碗,就急匆匆地往学校赶去。
河湾小学在河湾大队院西面,四周还没有完整的院墙,显得五门六路。学校东边是操场,操场不大,有一副木制篮球架,孤零零地矗在那里;西边有一处小苹果园,大约有三四亩地,是学校的实验用地,上面稀稀拉拉地栽着二三十棵苹果树,苹果树之间的空地上,一年四季都种着庄稼。
学校的办公室和教室坐落在学校的正中间,一进学校大门就能看见,有三排整齐的砖瓦房,中间是一条甬路,甬路的尽头,紧靠后排教室是一个小舞台,这时的舞台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校园里栽着几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到春天,这里就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秋天,校园里则落满树叶,现在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
学校有十五名教师,只有六名公办,其余全是民办,公民办教师中,有八位是女教师。民办教师来自河湾大队的各个村庄,大多是村队干部子弟或与村队干部有瓜葛牵连的人。教师的办公设施极其简陋,办公室里除了有办公桌椅外,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桌上除了课本和作业就是课本和作业。春天,女教师的桌上偶尔也会摆上几朵花朵,那是学生从野地里采摘过来,送给老师的。一、二年级的教室里,还是用土坯垒成的土台子,学生就趴在上面上课;三、四、五年级是用木板做成的条桌;只有六、七、八年级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课桌。
学校原来只有六个教学班,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后来,经过大队支书万志和的竭力争取,又办起了初中班,成为中小学结合的一个联办点。因此,学校的名字就叫做河湾联中。
联中的校长叫周正德,江苏丰县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湾公社,六八年任河湾大队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王明华,是双雄县城关公社人,师范毕业后就分配到河湾小学。
当李崇孝来到学校的时候,校长周正德和主任王明华,正领着学生铲雪,被学生踩硬的雪如果不及时铲除,融化之后,就会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李崇孝来到学校,很快就加入了这支铲雪的队伍,他把小袄一脱,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校长周正德比较欣赏李崇孝的这种干劲,嘴里不住地说:“小心感冒了!”
学校上过第一节课后,支书万志和派人来,通知校长周正德去大队开会,周正德简单安排一下学校的工作,去了大队。
这几年,应该说大队还是非常支持学校工作的,万志和和周正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学校是文化人集中的地方,大队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学校,更确切的说,离不开这些耍弄笔杆子的文化人。这几年,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只要有运动就离不开写写画画的人。先不说这些教师,能在各项运动中,到底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就是写标语,写发言稿,布置安排会场之类的活儿,没有教师是绝对不行的。支书万志和没有多少文化,大队长张永福小学都没毕业,原来识的几个字,早已就馍吃掉了,会计梁明虽说是高中毕业生,但管着全大队的副业生产,根本顾不上,所以,一到关键时刻,万志和就请教师帮忙,写写画画的事学校几乎全部揽了下来。周正德和王明华不用说,大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李崇孝这样的老师,也经常领着学生们贴贴标语,写写墙字什么的,就是有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才使整个大队院,处处显示着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的景象。
周正德来到大队的时候,大队会议室里已经挨挨挤挤坐了二十几个人。有支书万志和,大队长张永福,会计梁明,还有支部的其他成员,好像还有下面生产队的几个队长,周正德大多不认识,只认识老河湾的队长刘现成,因为秋季抢收抢种时他去老河湾包过队。
周校长和认识的几个人打了招呼,就找个地方坐好,等待着会议的开始,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开的什么会,让他这个校长参加,不是又有什么运动了吧,他心里猜测着。
万志和见人都到齐了,就开始说话:“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有三个事——”
万志和讲话开门见山,从不绕弯子,他接着说:“一是总结一下大队一年来的工作,大家把情况拢一拢,准备开表模发奖大会。今天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了,再过十天就入腊月,时间已经很紧了,今年的总结大会怎样开,我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因此把大家召集起来开这个会,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看在座的各位,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反应。
万志和抓工作历来都是有始有终,河湾大队每年都要开一次总结大会,表彰一下生产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安排一下来年的工作。
支书开了一个头,下面的人就议论纷纷。
“开就开呗,没啥说的,以前咋开还咋开!”
“这场雪下得不小,得好几天融化不完,场地咋办?”张永福首先提出了场地问题。
“让‘五类分子’好好清理清理,过几天不就没事了。”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
“这难道还是个问题?咱张大队长有的是办法!”
“哎哎!这种事千万别往我身上推了,推了也白搭,今年得换换人,不能老是让我一个人往前冲,你们倒闲的没事干!”
“那些‘五类分子’们,让你管的服服贴贴的,你不干谁能令动他们?这几年,谁不知道你张大队长出了大力流了大汗,这种事谁也玩不转,非你莫属!”
“别光给我带木瓜花子,你们也来点实在的,哪怕是请我喝场酒也行啊!”
“喝酒的事以后再说,你先抽支烟吧!”刘现成不失时机地扔给了张永福一支烟。
张永福点上烟说:“还是人家刘队长,你们以后都学着点,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哈哈!谁能给人家刘队长相比,他老河湾啥时候也没落后过,不都是你大队长在后面给他撑腰嘛!他给你递烟,他给你点烟也不为过,要是你对我们也像对他那样,我这就给你磕响头!”
“你小子这就磕,不磕是孬孙!”
“你,你——我操!”
万志和见大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乱发言,恐怕开会走了题,就没有再让大家讨论下去,他知道讨论下去会没完没了,白白耽误工夫儿,急忙打断了大家的话头说:“好啦,好啦!大家别吵吵,场地的事就交给老张处理吧,别人我还不放心哩!开会的日子就定在腊月初一怎么样?十天的准备时间,各生产队回去以后赶紧把劳动模范选出来,报给梁明,让梁明安排买奖品;我的讲话稿请周校长代写,停会儿,我给周校长讲讲情况。另外,让周校长安排人写写标语,笔墨纸张让梁明去买,尽量把声势造大一些,鼓鼓干劲嘛!”
“奖品还买铁锨锄头吗?太老套了,不如换换别的。”梁明提出了奖品问题。
“这个大家可以讨论,但别花钱太多,大队的钱也不宽余。”万志和表态。
万志和一说话,张永福好长时间没开口,见提到奖品,忽然来了精神,他扔掉烟头说:“先进生产队干脆奖给队长一辆自行车,先进个人奖脸盆、毛巾,外加锄头;没有获奖的生产队长和先进个人一样对待,大家也忙了一年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领奖品,自己狗舔磨盘溜圈子转,你们看怎么样?”
张永福的发言无疑赢得了生产队长的一致欢迎,大家的热情立刻又被调动起来。这倒使万志和感到挺为难,他不同意就会得罪下面的生产队长,同意就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每年都是为了奖品问题弄得大家不愉快。
万志和不满地看了一眼张永福,说:“永福的话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行车可不容易买到,供销社要凭票卖,还得托人才行,到时候买不来,不耽误事吗?”
“这个不要紧,你一万个放心,我负责买!就是作揖磕头,我也得买来,要是买不来,我的刘字倒着写!”刘现成信誓旦旦地说。
因为他想起了他在供销社工作的堂兄弟刘现玉。其实,他非常赞成奖自行车,因为他每年都能获奖。
“好吧!就这样办吧!但是,大家回去不要乱说,要保密。”
“这个你放心,咱们谁也不能办那吃锅里屙锅里的事!”
大家补充了一点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万志和接着讲第二件事。他说:“春节快要到了,公社要求我们把宣传队重新组织起来,上次管书记在会议上,指名道姓要让我们先搞,他说我们有基础,有人才,比其他队好搞些,他还要亲自来检查,这是一项政治任务,看来不搞是不行了。”
张永福一听要重新组织宣传队,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他看来,大队马上又要变得热闹起来,他这个人喜欢热闹。
“搞!怎么不搞呢?我们大队有很好的基础,只要一组织就行,也不用费大劲。我们千万不能和公社搞对抗,这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管书记是说到做到的,万一他过来检查,我们不搞,是会犯错误的,你们嫌麻烦,我来负责搞嘛!”
万志和巴不得张永福主动把活揽下来,马上表态说:“好吧!老张就负责组织吧,各队把原来的队员通知一下,让他们明天上午来大队报到,不得有误。至于报酬,还和从前一样,队里每天开一个工,其他另算。”
万志和把宣传队的事情定下以后,又接着安排第三件事。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可笑,万志和第一次把计划生育提到了议事日程。
说到计划生育,还得从五十年代说起。据说,一九五一年,邵力子回故乡浙江探亲,见村民安居乐业,心里非常高兴,但他对满地奔跑的幼孩之众多,深感忧虑,担心如果不控制人口,短期内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是不可能的。要全力推行计划生育,邵力子想到了马寅初,敦促马寅初集中时间、精力,建立起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马寅初不负众望,撰写了专著《新人口论》。反“右”开始后,对马寅初的批判铺天盖地而来,计划生育一说随之搁浅。尽管如此,邵力子、马寅初仍不断提出计划生育,并坦诚向总理进言。总理为此专门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笑着对总理说了两句话,算是答复,他说:“中国革命的成功,证明了一是人多好办事;二是人多热气旺。”直到七十年代初期,经济的徘徊和人口的猛增,才迫使中央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其间,二十多年过去了。
大家听到计划生育一说,立刻感到陌生而又新奇,不禁有人问道:“啥叫计划生育?”
万志和对计划生育也了解的不多,但他比在坐的各位早几天知道,同时也听管书记念了上级文件,于是大声回答道:“就是让女人少生娃娃!”
下面的人一听,立刻哄的一声大笑起来。
有人笑着说:“上级管天管地,还管人家生不生娃娃?这管书记管的也太宽了!”
张永福笑着说:“这不是人家管书记要管,而是中央、国务院要管,咱有啥办法,咱只能听上级的,上级让咱管,咱就管呗!”
“咋管?你能把女人的那个给塞住?”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万志和笑着说:“她们该生的时候还是要生的,我们当然不能塞住,但我们可以让她们实行计划生育,生不生,生多少,得按计划来,不能多生,也不能不生。”
“那你说说,咋办?”
万志和说:“一是实行晚婚晚育;二是采取避孕措施;三是做引流产手术。具体说就是,适龄青年要推迟结婚年龄和结婚时间,让他们晚结婚晚生孩子;夫妻双方同床前采取避孕措施,吃避孕药或戴避孕套,也可以结扎、上环;对怀孕的妇女,可以到医院做引产流产手术,采取这些措施,一句话,就是要少生孩子,减轻家庭负担。公社要求,凡是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男女不得办理结婚手续;三十岁以下的夫妇,生有两个孩子的,女方必须上环;生三胎以上的夫妇,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一方必须做结扎手术。各位回去后,要立即传达会议精神,进行摸底排查,尽快把情况报上来。”
“报给谁?”
“先报给杨玉香吧!”
妇女主任杨玉香说:“还是报给梁明吧,我家里最近有点事。”
梁明说:“算了吧,这女人生孩子的事,应该你管,不是我一个大老爷们管的事!那些妇女,难缠着哩,我咋好意思张口!唉,反正不是我能管的。”
张永福说:“你们两个就别推了,杨玉香管女的,梁明管男的,需要你们合作时,你们就商量着办!”
万志和说:“就这样吧!”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临散会时,万志和对大家说:“今天天冷,大队管饭,喝羊肉汤!”